威海新聞網訊 日前,山東省印發《“十大創新”“十強產業”“十大擴需求”典型案例》,其中,“威海市以數字賦能紡織服裝產業 助力企業轉型升級”經驗做法入選“十強產業”中輕工紡織產業典型案例。
我市以迪尚集團、聯橋集團等紡織服裝龍頭企業為重點,支持企業牢牢抓住數字變革這條主軸,致力推動大數據、互聯網和新技術新業態與傳統產業高度融合。通過建設智慧管理平臺和垂直生態供應鏈平臺,完成從來料加工型傳統企業向數字賦能型平臺企業的華麗轉身,在實現企業降本增效、集聚提能的同時,也促進了全行業資源倍增、效率倍增和效益倍增。去年,全市紡織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到147家,實現營業收入305億元。
打開微信,登錄國家毛衫紗線資源共享平臺,平臺頁面中色紡拉毛紗、半邊絨等各色紗線映入眼簾,注冊會員后可隨時選購下單,還配套了設計師專區、體驗中心,能直接購買服務。這是聯橋集團依托國家毛衫紗線資源共享平臺,向平臺型總部經濟發力的成果之一。“目前,平臺內已開發了14萬份紗線樣品,每天有上萬訪問量。”平臺負責人王偉說。
作為威海紡織服裝產業鏈的龍頭企業,聯橋集團依托掌握的大量上下游產業資源,建成國家毛衫紗線資源共享平臺,將設計師、2000多家原材料生產商、3000多家采購商進行整合,既能向上賦能給設計師、品牌商,根據流行趨勢“一鍵選料和下單”;又能向下賦能給制造端和銷售端,實現設計向產品轉化的快速反應與精準出擊。
對傳統紡織業來說,供貨端、生產端信息不暢一直是行業發展的痛點所在。解決這一痛點,大數據是良方。眼下,在迪尚凱尼一號車間,智能化改造的基建工作正在收尾。“迪尚凱尼是2002年建立的老工廠,我們通過智能化改造,從廠房結構、管路線路乃至人員分工進行大調整,真正來個脫胎換骨。”迪尚集團總工程師谷源憲說。
大張旗鼓進行智能化改造,是迪尚集團不斷優化紡織服裝垂直生態鏈的關鍵一環。加快推進“智改數轉”,加大智能制造布局,迪尚集團通過MES、WMS、ERP等一系列系統集成方案布局,實現工業互聯網基礎層、技術層和平臺層建設,建成整個垂直生態供應量平臺的“數據大腦”,成功打通各個環節數據鏈條。
在迪尚集團,制作一件樣衣,不再需要四處采購面料,也無需實際縫制。鼠標滑動,在海量的數據庫中找到合適的資源,再用3D創新設計技術線上虛擬縫制,一件成衣的打樣幾分鐘就可以完成,甚至連面料的紋理和質感都能真實呈現。
在此基礎上,迪尚集團基于服裝C2M的垂直供應鏈管理模式,有效縮短面輔料供應商和企業之間的中間環節,實現便捷、高效、低成本信息互通,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物料供需不平衡的問題,使產品生產和設計周期縮短40%、運營成本降低近30%、產品可追溯率達到98%。
放眼全市,產業龍頭企業正攀上“數字化”快車,將大數據、物聯網等新技術與服裝制造結合,帶動更多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。金猴集團的鞋類個性化時尚設計服務平臺、紡織集團進出口公司面向C2M的協同智能制造平臺……越來越多的數字化服務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在行業中出現,為原創產品研發、創新技術應用提供公共技術服務,帶動產業發展生態不斷優化。